時間:11 July, 2010
地點:Taipei, Taiwan
1875年,清領時期福建巡撫沈葆楨奏請在臺灣成立臺北府、希望藉此將臺灣發展成能遏止日本侵略中國的前哨,此時四歲大的光緒剛即位(同治1875年薨,同年光緒繼位),在兩位太后的輔政下,沈葆楨的奏摺得到朝廷的批准,臺北府城的建立於斯展開,城廓範圍在大稻埕與艋舺兩地之間,面積約1.4平方公里,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北門「承恩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和小南門「重熙門」。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清朝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割予日本,而臺北府城仍為臺灣總督府所在。1904年,總督府以改善交通為由,拆除大部分的城牆和西門,僅留有東門、北門、南門、和小南門。
1935年,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尚存的四座城門指定為史蹟。今日的臺北府城(東門、北門、南門、和小南門),已被列為古蹟。
此番臺北府城巡禮的時間在2010年夏天,臺灣夏天的太陽很是毒辣,但上班族休假時的補眠也是很重要,所以大學好友Suffer與我約了有點早又不會太早的8點,開始今天的巡禮趴趴走。我們除了造訪這四座舊城門之外,尚遊歷了清領時期的行政機關: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以及位於圓山的忠烈祠。
第一站:北門「承恩門」
北門「承恩門」 |
北門為一級古蹟,位於臺北火車站附近,旁邊有臺北北門郵局(台北901支)。
臺北北門郵局 |
北門由於面向北方,取「承接天恩」之意,故名「承恩門」。
清領時期,朝廷派駐的官員或使臣,都是由北門進入臺北城,同時也是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今日,北門是四座城門中,唯一以清代風貌保留的古城門。
北門「承恩門」 |
第二站:南門「麗正門」
南門「麗正門」 |
南門為三級古蹟,由於過去南門是臺北府城的主門,因此規模為五個城門中最宏偉的。
南門「麗正門」 |
南門附近有總統官邸、以及一級古蹟菸酒公賣局大樓。
菸酒公賣局大樓 |
第三站:小南門「重熙門」
小南門「重熙門」 |
小南門是四座城門中惟一的三級古蹟,其又名「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
據說此門是當時板橋林家為避開艋舺的泉州勢力,方便出入臺北府城所捐建。臺北市政府觀光局的臺北旅遊網指出,此說法尚未受到證實,而Wikipedia的小南門條目中則說已經受到證實。
小南門的現貌並非當年的模樣。1966年,小南門因政府「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之說詞,而被改建成華北宮殿式城樓,僅存底部的城座為原貌。
整頓後的市容與改建後的小南門 |
第四站:東門「景福門」
東門「景福門」 |
東門是一級古蹟,又名「景福門」,取自詩經:「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東門與小南門的命運相同,被改建成華北宮殿式城樓,僅留城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
第五站: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布政使司衙門 |
布政使司衙門為二級古蹟,搬遷後現於臺北植物園內。
布政使司衙門 |
布政使司衙門內部陳設 |
布政使司衙門是免費參觀,內並有專人導覽,以及陳列原建築所使用的物件,如上圖的右下即是原建築所用的物件。
布政使司衙門是當時管理民政及財政的機構,原坐落於中山堂的位址。日治時代,由於日本政府欲於該處籌建臺北市公會堂,故將布政使司衙門較具有代表性的部份建築搬遷至植物園及圓山動物園內保存(不過圓山動物園也已經關門了)。
布政使司衙門院內 |
第六站:忠烈祠
忠烈祠 |
忠烈祠在圓山飯店附近,每年有春祭與秋祭,平日整點時則有衛兵交接!
在酷暑烈日當頭下走完上述行程後,我們就在等待下一場衛兵交接的空檔,在忠烈祠的廣場上坐著休息,甚是愜意。
忠烈祠廣場 |
忠烈祠廣場上的三道深色痕跡 |
廣場上有三道深色的直線,一開始不明所以,當衛兵交接開始時,才明白,原來那是經年累月的衛兵交接,在交接儀式的路線上所磨出的痕跡!
忠烈祠的衛兵交接 |
看完忠烈祠的衛兵交接,我們便直奔臺灣科學教育館看展覽,將上班族的休假日時間充份地運用!
Reference:
*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 (Tourism Bureau.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行政院文化部 臺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臺北旅遊網 (Taipei Travel Ne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ourism, Taipei City Government)
*臺北植物園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維基百科 (Wikipedi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